11.06.2011

四個月後

回憶總是伴隨嗅覺和觸覺,意想不到的實在太多,慶幸短短的幾個月經歷比人多,身於樂與苦的邊緣仍站得穩,取得平衡.
自從十八歲就開始恐懼時間,追青春,習慣了計劃和計劃.
當然計劃總有失敗,自責,放棄,又失敗.
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折騰,然後就附隨了絕望,對天生樂觀的人馬座而言,根本面對不了這樣的自己.
當一個人出走後, 離開了原本屬於的, 身無一物, 遇到的留戀的都無法控制, 已經沒有"放棄", "挽留", "執著"的存在. 計劃失去長遠意義.
習慣香港人對"成就"的自我限制下生存, 面對下分鐘都難以掌握, 有人徬徨無助, 卻何不大口呼吸不用預算的自由. 解脫又何苦要擔憂.
出生於普通家庭的我,旅行不多,見識不廣,來到人生首個西方國家,我認大鄉里,亦因而對快樂敏感.

驚訝對美麗花草藍天適應得太快; 四個月多發現中西文化又轅轍又大同; 感情本質易好易走,道別到盲目,又可能在地球另一邊再見, 我學會真心地說句討人厭的「誰知道」.

旅行, 是令人加速成長的催化劑.
 

原來有個理論叫"計畫失敗"不代表失敗, 清單剔滿不剔滿不是代表什麼. 釋懷了完美主義對失敗的疚意. 又是佛學歸功, 隨遇而安原來並非天真.

下個旅程快開始,我仍然情感氾濫, 我在學習那傳說中的backpacker真理, 有時總要提醒自己留戀太無聊又不設實際. 嚐新別要放過, 重要的還是可以留在心裡. 卻必握緊手中辛苦自己啦.

四個月後, 就變成這樣.
.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